作為“城市礦產”之一,報廢汽車的資源化利用正日漸成為眾人眼中的“香餑餑”。
近年來,汽車保有量快速增長,由此帶動下的汽車循環經濟市場潛力巨大。據預測,到2015年前后,我國報廢汽車的數量將達到1000萬輛,如果汽車拆解平均每臺車能實現3000元左右的回收收入,每年舊車拆解市場規模將高達300億元。
數量如此多的報廢汽車將如何消化,相關拆解、循環利用行業是否已經做好了準備?
拆解“游擊隊”搶市場
我國報廢汽車拆解業始于上世紀80年代,發展一直比較緩慢。據了解,國內目前具備資質的報廢汽車拆解企業共有500多家,企業規模小,專業化程度不高等問題尤為突出。2009年,中央財政支出6000萬元支持來自14個省市共60家拆解企業的升級改造,但執行效果并不理想。
據媒體報道,近八成的報廢車輛并沒有直接通過正規企業拆解,原料“吃不飽”打擊正規企業升級改造積極性。
上海交通大學機械與動力工程學院研究員陳銘指出:“當下,收不到車是正規報廢汽車拆解企業普遍存在的問題!
業內分析師解釋稱,一輛報廢汽車交給正規企業拆解往往只能賣幾千元,而在黑市上可能要賣到兩萬元,原料來源不足直接限制了正規企業升級改造。
數量龐大的“游擊隊”蠶食了大部分市場。不僅重金屬廢物隨意堆放,鋼鐵、有色金屬等回收利用率低等現象普遍,由此還可能造成報廢車拼裝或換殼不換芯后又重回市場,存在極大的安全隱患。
值得關注的是,在合法企業吃不飽的背景下,這些沒有拆解資質的黑作坊還在挑肥揀瘦!艾F在我們不收小車只收大型貨車,小車利潤太薄!币幻谧鞣坏睦习迓暦Q。
三條渠道分流市場
據了解,現在國內每年汽車報廢量約300萬至400萬輛,但通過有資質的企業拆解只有不足100萬輛。這意味著,其余200萬至300萬輛報廢汽車流入其他地方。
正規拆解企業在“原材料”上難以滿足“胃口”,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常務理事賈新光接受媒體采訪時道出個中原因。
賈新光解釋稱,目前三種地下交易途徑導致拆車企業回收難,一是部分快到報廢年限的車輛被轉賣到二手車市場;二是部分車主將即將報廢的機動車退出戶籍,轉賣到管理薄弱地區或邊遠地區,或套用假牌上路行駛;三是不法企業非法拆解、拼裝車輛。
在“原材料”收購價上,正規拆解企業更是毫無優勢可言。
據記者了解,具有拆解資質的企業,無論大型貨車還是小型轎車,一律以450元/噸的價格進行回收。黑作坊的收購價則要高些,前述黑作坊老板透露,大車回收價格可以到每噸1000元。二手車市場價格又高出很多。以2003年的本田思迪為例,行駛15萬公里的該型車,在二手市場上的回收價甚至可以達到3萬元。而在正規企業,該車型最終回收價也就在2000元左右。
“這些個體戶收車的費用也就比正規回收多個三五百元,但在逐利驅動下,很多市民和機構還是會拒絕正規渠道報廢!鄙钲谑袡C動車回收有限公司一位負責人無奈地表示。他稱,多數報廢車輛還是流向了個體拆解戶,被進行非法拼裝,然后流入監管較松的鄉鎮及農村市場。
行業需政策扶持
針對行業困境,近幾年政府頻頻出臺政策,力圖整治非法拆解倒賣廢車。擁有更強大資金和技術的上市公司也紛紛摩拳擦掌,試圖爭奪市場。
2008年,國務院發布《汽車零部件再制造試點管理辦法》,公布14家再制造試點企業名單,以推動汽車再制造產業發展。2010年7月,《報廢機動車回收拆解管理條例(征求意見稿)》公布。該意見提出汽車總成及其他零部件可被出售給再制造企業,經再制造加工后繼續銷售使用,并鼓勵汽車再制造企業與回收拆解企業建立長期合作關系。但直到目前,正式條例仍沒有公布的跡象。
“在國家層面上,我們最期待的就是《報廢汽車回收管理辦法》修改能夠盡快實施!辟Z新光坦言。他認為,“五大總成”再制造的“解禁”將提高汽車拆解行業的利用率,而零部件再制造產業形成規模后,將會加大零部件回收比例,從而提高拆解產品回收價格。
不僅如此,在對報廢車補貼上,國家也應該給予大力支持,成為業界呼聲。據了解,國際上通用的做法是對報廢車輛給予一定的補貼,以美國為例,一輛汽車的補貼在4000美元左右。
“目前國內"以舊換新"政策補貼標準提高以后,市場有所反饋,部分正規企業的回收量猛增。這說明,補貼雖然仍不及黑市價格高,但在可接受的情況下,消費者很愿意把報廢汽車交給正規企業處理,畢竟他們也擔心汽車流入黑市再重回市場,引發一系列問題! 業內人士分析稱。
除此之外,日前,商務部、工業和信息化部等六部門聯合下發通知,決定于2012年9月至2013年2月,在全國集中開展報廢汽車專項整治。此次專項整治的總體目標是,查處非法回收拆解和倒賣報廢汽車、利用報廢汽車總成拼裝車、駕駛報廢汽車或拼裝車上路行駛等違法行為,整頓違法違規的報廢汽車回收拆解企業、二手車交易市場、汽車維修企業。
種種跡象表明汽車拆解業的前景越來越明朗,已有多家A股上市公司覬覦汽車拆解行業的前景,而這些公司一致瞄準精細拆解市場。
天奇股份日前與德國老牌汽車拆解公司ALBA達成合作,欲在中國汽車精細拆解市場大施拳腳。今年6月,物產中拓亦宣布進入精細拆解行業。
中國物資再生協會副會長龍少海提出建議,未來中央財政可以省為單位選出兩三家樣板企業進行重點資金支持,以此帶動行業整體提升。